7/20/2021

演員自修―轉

 

作為一場表演中的樞紐,演員是執行者,同時也是創作者。其創作內容包含角色,以及該名角色主觀認知的「世界」。

 

取材自創作者個人生命經驗的創作活動,通常包括決定主題、建立結構、選擇素材、進行施作等過程。

而基於他人作品所發生的創作,則需要從分析該作品開始。理解作品原本的結構與素材之後,重新建立結構、選擇素材,再進行施作。

 

演員根據原著劇本或導演架構的演出劇本,除了必須分析所扮演的角色,更要進一步完整解讀劇本。

分析角色,演員可以獲得關於角色的性格、身份、行動等資訊。

而解讀劇本,則是理解角色在劇本整體脈絡中,所處象徵、地位、動機等資訊。

 

在塑造角色性格、語言、體態、行動慣性…等個人細節時,演員主要依靠經由觀察累積、獲得的素材。

選用不同素材,加以組合,創造出具有獨特性的角色。這樣的過程,已經可以算是創作入門。

追求更進階、精緻的角色創作,則必須先將所選素材變形或變質,轉化成兼具抽象意義的符號。並且在組合之後,產生符號意義交互加乘的效果。

 

素材轉化並非只是置換使用方式,而是在充分掌握素材特性的前提下,將素材調整或改變成表現符號所需的狀態。

當轉化後的素材組合成作品,其中包含的意義就會如同人生一般繁複——也就是藝術作品動人的原因。

 

演員處理角色象徵、地位、動機…等與劇本整體脈絡有關的部分,則是憑藉思考能力,做出最恰當的選擇與決定。

綜合考量所有與其他角色及情節的關聯性,演員可以撰寫一份角色文本。不論是角色主觀自傳、獨白或演員旁觀分析,角色文本能夠呈現角色心理,並且被轉譯成可表現的行動。

 

文本轉譯的過程,主要是心理活動具象化。這主要是由於劇場表演存在實際距離的因素,角色內在必須透過外顯的方式表達。除此之外,適當的外顯表現也能增加戲劇張力或趣味。

與素材轉化併用,文本轉譯能提供演員足夠的認知基礎,進而創作出別具深意的角色。

 

另外,在透徹地分析角色並解讀劇本的狀況下,演員還能為角色添加相應於整場演出主題的內在命題。

內在命題的運用方法,與「情」、「慾」以丹田為中心的練習相同。

只要藉由將命題導入中心、改變身體質地,角色的任何行動就會自然符合整體演出基調。同時,角色厚度會因此提升,角色的存在會變得更具真實感。

 

創作,是一個違逆自然的手勢。

而唯有能夠「自主」地轉化素材、轉譯文本,演員才真正開始踏上名為創作的旅途。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