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4/2021

演員自修―思

 

外在所有可被感官接受的資訊—包含:人、地、物、現象—進入大腦之後,會逐漸形成具體的印象。透過觀察與理解,個體將不同印象間的連續運動及運動產生的影響加以描述,就稱為事情或事件。

大腦對所有具體印象與事件進行綜合判斷,就是「想」。

 

進一步探索隱藏在事物表象之後的結構與成因,再與個體經驗比對、合併,大腦會統整並賦予事物對個體而言的意義。各種意義以排列組合的方式交錯連結,則會形成虛擬的概念。

大腦構築出抽象概念的過程,就是「思」。

 

從具象事物提取出抽象概念,再以抽象概念為基礎,反向對具象事物進行定義。重複這樣的過程,會在個人意識中累積大量定義。所有定義經過系統性統整,就會逐漸形成思想。

 

在「慾」驅使身體行動之前,「想」能提供針對具象事物的解決方案,以作為行動的依據。

「思」則是以抽象概念為基礎,在提問與解答的循環過程中不斷膨脹。當問答內容觸及到事物本質的探討,個人思想於是進入了哲學的範疇。

透過各種哲學命題所引發的思辨,個人會不斷尋找並建立自己最能接受的論點,然後總結成行動原則。

從思想中總結出的個人行動原則,被稱為精神;從精神中萃取出的個人心理依託,則被稱為信念。

 

如同貨幣作為商業交易的價值判斷基準,在文明發展中,文字是以乘載抽象意義的形式,成為文明累積演進的核心工具。

人類的紀錄形式從圖像轉為文字,也就是從想推進到思——具象事物轉為抽象概念的過程。

由文字組成的文章即使不見得都能稱為思想,最低限度也至少是單一想法的具象化。

透過閱讀文章、書籍,除了有利於習得具象層面的技術與方法之外。更重要的是藉著讓大腦不斷處理抽象資訊,使得思考成為個人習慣。

 

在閱讀過程中,個人會接收到不同於自身生命經驗的資訊。如果在思考時,能夠以開放態度去接納兩者之間的差異,並比較、想像或模擬書籍內容。個人就有可能將虛擬的生命經驗,嫁接到自身生命經驗之上,成為理解世界的基礎。

另外,保持質疑態度去閱讀與思考,除了能不斷拓展思想的廣度與深度,也能反覆確認構築出的思想內容是基於個人認知,而非僅是世間通用的觀念。

 

抽象概念的建立、連結、錯置、運用,會促使新的概念產生。以新概念為核心,設計、規劃一整套行動內容並付諸實行,就是所謂的創作。

由於創作行為背後包含了豐富的思想,當作品呈現在公眾之前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自然地構成了形而上的抽象意義——藝術。

 

身為一個人或一名演員,在清楚地明瞭自我意識的構成與內容後,還必須在意識的基礎平台上逐步建立自我思想、精神、信念。惟有如此,個人才可能進入成熟的過程,然後通向自我完成。

 

以「思」為起點,藝術與自我完成才得以實現。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