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9/2011

大師


我想《Star War》應該是多數人都知道的作品吧。
就算不是星際迷,大概也都知道裡面有一堆絕地武士跑來跑去。

絕地武士的行動,由絕地武士會議決定。
絕地武士會議,則是由數位絕地武士大師組成。
絕地武士要成為絕地武士大師,是經由其他大師的認可。
或許有人會問,那麼第一位大師是由誰認可的。
我不是星際迷,不知道這問題有沒有答案。
不過,「雞生蛋?蛋生雞?」也一樣沒有答案。

總而言之,我覺得古老時代的大師,跟現代的清潔工一樣,都需要經過驗證,然後才會得到證照。
現代的大師,則跟古老時候的乞丐一樣,只要穿上特定的服裝,就會被他人貼上標籤。

來想一個無解的問題:
如果大家都看得懂大師的作品,那這作品有何獨到之處,讓創作者堪稱大師?
如果大家都看不懂大師的作品,那又有什麼依據可以認為這位創作者是大師?

我略為想了想現代的狀況。
要成為大師,大概除了推出的作品要讓大家似懂非懂,還得說上相當份量的廢話才能辦到。
重點是,大家可能也有些誤會了。
大師這種東西,從來就是針對個人認知而言,而並非具備了普遍性。
一位舞蹈大師,在從來不觀賞舞蹈演出的觀眾或是另一位舞蹈創作者眼中,很有可能根本就是毫無份量的存在。


那麼台灣劇場界的狀況如何?
對我來說,台灣劇場前前後後出現了許多有天份的創作者,有些甚至堪稱天才。
不過「劇場大師」?台灣沒有那種東西。

或許有些人會反對我的看法,並舉例「賴聲川不就是台灣劇場大師嗎?」。
我個人認為:若要論資格,汪其楣更有資格;若要論能力,李國修更勝一籌。

1998年,我在藝術學院戲劇學系修了賴聲川的西洋劇場史課程。
在第三次上課之後,我決定把他當掉。
早上九點的課程,他連續三週十點半左右到達教室。
這段時間,由某位老師幫他上課。
姑且不談這對那位老師是種侮辱,畢竟那不關我事。
重點是,賴聲川連續三週的遲到,都笑著對所有學生說:「抱歉,我不知道今天高速公路這麼塞。」
於是,我決定將他死當。
而我認為被我死當的劇場老師,絕對不會是劇場大師。

話說回來,認為賴聲川是大師的人,你們也同樣絕對不會是我的朋友,請不用再跟我聯絡了,謝謝。


另外,《夢想家》似乎貶多於褒,但是我連片段都懶得瞄上一眼,所以不作批評。
不過,把劇場導演主導國慶晚會演出視為劇場人的驕傲,跟把出色的運動選手視為台灣之光一樣,是泛族群的看法。
如果一位運動選手表現出色,是個人努力的結果,那台灣人憑什麼認為這位運動選手是台灣的光榮?
如果一名導演取得了國家大量的資源,卻造成資源分配的斷層,那劇場人有什麼好驕傲?
「劇場人要團結」究竟是從哪裡衍生出來的想法?我絲毫沒有興趣深究。
但是泛族群的觀念,絕對會徹底摧毀創作的意念。請三思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