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8/2011

致富之道



如果我說:「台灣電視節目的水準越來越低。」,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同意。

目前,最令我反感的節目是宣稱「女人要有錢,有錢有信心」的談話性節目。
姑且不提女人的信心與財富擁有的程度不見得成正比(事實上,認為有錢就會有信心的觀念本身,就已經是過於片面,而顯得膚淺至極),或是這樣的宣告似乎有將社會價值觀導向金錢至上的嫌疑(事實上,我不認為這節目有足夠的影響力,不過愚弄觀眾的行為仍不可取)。
這些批評都太嚴肅,不適宜出現在當今社會。
這個節目有一些根本矛盾的現象。
既然標榜「女人」要有錢,節目一開始似乎是以訪問富有女性的致富經驗為主。
或許在長期社會對待女性的不公平基礎上,有錢的女人真的太少。該節目訪問男性的比例逐漸增多,最後變成了以理財投資為主要內容的談話性節目。
教大家怎麼管錢、賺錢,也沒什麼不好。畢竟台灣也是資本主義帝國的領土,個人不懂得競爭方式就難以生存。

但是,包含這個節目在內,所有投資理財走向的節目,都只提供了有利於金融體制的獲利方式。
讓金融體制順利地運作,意即讓金融集團獲取最大利益,而投資者個人則能獲得蠅頭小利。
當個人獲利以萬元計,大型企業獲利會以億元計,而金融機構的獲益會以千億元計。
這是金融食物鏈。
投資的個人是食物鏈最底層的食料――草、果實之類,不投資的個人則只是任由吸取養分的土壤。
跟自然界的食物鏈不同的是:金融機構不會死,所以不會成為土壤的一部分。

投資理財就是教導個人如何從土壤中長出植物,好讓企業吃飽、變肥,足以養活金融集團。

講了一堆廢話,來討論一下真正的致富之道。

錢都在哪裡?當然是銀行。
想要有錢,就要針對銀行下手。
有錢,當然要有命花,所以我絕對不是在建議任何人去搶銀行。
(這一段依然是廢話。)

一般對富有的定義很簡單――有錢。
有錢的方法則有兩種――累積資產,或是創造負債。

累積資產,我想大家都了解,畢竟這是許多人努力的目標。
但是獲取一樣東西的方法,有豪奪,也有巧取,能鯨吞,也能蠶食。
不過,累積資產的指標,是擁有多少錢,卻不是花了多少錢。
有錢,要有命花。
人生短短數十年,如果要談錢的話,重點絕對應該放在花了多少錢,而不是存了多少錢。

創造負債,是針對銀行下手,適用於無產階級的手法。
無產階級,指的是個人名下的財產是零。
大家也許不知道,許多富豪的名下財產僅有一台車,甚至連車都沒有。
在無產的狀態下,銀行就是肥羊。
只要合乎法律規定,不管負債多少,花了最多錢的人就是贏家。
而銀行呆帳,是全民買單。

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做法很不合理,也不道德。
但是,我必須很誠懇地說:我沒這樣做過,卻也不是第一個想到的人。
事實上,這個概念已經被確實執行了很多次。只是我們不確定名單上到底有誰罷了。


21世紀之後,金融集團控制了一切,從個人、公司、企業到國家,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成了他們的宣傳工具。
我們還要期望從媒體中得到什麼樣的資訊?

這是資本主義的爛傷。
爛傷不是錯別字,是真真實實潰爛的傷口。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