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複循環的狀況下,仍能維持大致均質的規則,就被通稱為律。
先來聊點閒話。
我最近在玩《タクティクスオウガ―運命の輪》在PSP上的重製版。
這是一款S-RPG。隨著劇情的推演,依照玩家所做的選擇,故事總共有三條路線―分別是Chaos、Neutral、Law。
閒話聊完了。
為什麼我說律是一種「規則」,而不用「秩序」來稱呼它?
因為多數人通常選擇在故事裡面,走「Law」的路線,而忘記了世界是從「Chaos」中誕生的。
差點就繼續講閒話了……。
律大致上有兩種―天然的與人工的,基本上跟現代人的臉或身體是一樣的狀況。
人工的律,主要目的是支配或指導人類的行為模式,多半會影響每個社會人的一生;
自然的律,卻是多數人忽略或壓抑的部分,有可能充其一生都不曾體會。
這些都無所謂。
在眾多的律之中,有一種叫做「自律」。
各位學長姐,問題又來了……。
自覺,是自律的先決條件嗎?
我覺得恐怕是。
但以現代人使用這個詞的方式來看,似乎不是。
差別大概在於對律的援引上。
多數人似乎普遍認為,自律是指「個人自動按照既定的人工律行動」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自律不過被當作一種手段與藉口,用來要求個人遵從團體規則。
我卻覺得,自律是「個人決定自己的規則,並依其行動」。
而要達到這樣的狀況,自覺就必然是先決條件。
大概就是這樣。
當然我也完全了解:
要求所有人都有自覺,進而自律,是過度不切實際的理想―就像烏托邦或無政府主義。
不過,我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,體認到「自己」這個個體,
卻在學習當個導演的過程裡,接受了每個個體都具有獨特性的事實。
於是,慢慢地,我認為唯有相當程度的自覺,個人才能真正地享有自由與快樂。
嗯……,差點忘了為什麼會寫這篇文章。
自律如果是個人的規則,而人與人之間又有著個體差異。
那麼自律的內容,就不會只有一種。
能夠依循自己立下的規則行動,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。
但是如果不能容許與自己觀念相左的人事物存在,那這個人的世界一定無聊到接近爆炸的地步。
無聊到接近爆炸?
這當然是從外面觀察時,會產生的感想。
從裡面看的話,大概是無聊到完全不可能會爆炸的狀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