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14/2021

演員自修―情

感是外來刺激;覺是身體反應,情則是感覺在自我意識中累積形成的結論。

 

五感接收的訊號,除了會使主體產生相對應的反應之外,還會附加愉悅、舒適、不適、厭惡…等主觀感受。

相似狀況條件所造成的感受,總和成「情緒」;與特定對象相處的感受,累積成「情感」。

由於個人行動主要由意識發出指令,因此在採取行動的多數時間裡,身體感受會處於次要地位—也就是容易遭到忽略。這也就是情緒往往會顯得毫無來由,被歸類為非理性的原因。

 

如果想要充分理解或掌握情緒,演員要做的第一項功課其實很簡單——只需要在意識中,添加一條關注感受的指令。將感受從次要地位,提升為輔助地位。

在行動過程中關注感受,並尋找適當的回應及處理方式。不只是為了達到情緒管理的目的,而是透過長時間地持續關注,讓演員更為了解自己的身體。

 

情緒是情感的端點。

當個人累積與特定對象—包括人、事、物—的接觸經驗,每次的感受與情緒會逐漸堆疊成對該對象的情感。

人與事都帶有他人意識的成份,物則只因自然消耗而衰減或損壞。因此,對於人、事,個人常有又愛又恨的情感;對於物,我們只會保留喜愛的對象與情感。

 

現實中,個人對人、事的情感既然是由複雜因素、感受、情緒隨經驗疊加而成。演員在處理角色情感時,就不可能僅僅使用轉移或借代等技巧,便完成所有對劇中其他角色及事件情節的態度與行動。

而唯有透過獨處練習,將情感拆解成單一的「情」。並試圖體會各種「情」在個人體內作用的過程,才能開始自由地加以運用。

 

觀察是透過向外取得、分析、歸類資訊的方式,取得各種表演可用的素材。

獨處則是藉著向內挖掘、整理、建檔個人體驗的過程,更加明確地掌握情感與身心狀態之間的交互作用與關聯性。

 

每次獨處練習的發動,並不需要特定的動機或目的設定。可以是為了釐清對自己而言相當重要的某個事件,可以是為了確認自己對某人的情感成份,也可以單純地只是想要或需要獨處。

當決定要進行獨處練習時,必須選擇一個在一段時間內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的空間。在開始練習前,主動關閉所有與外界聯繫的通道。

開始獨處後,先儘可能地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狀態。然後,某個人物或事件會自動地浮現在腦海。

讓自己重新經歷一次與該人物相關的片段或該事件的過程,任由隨之而來的情緒與情感釋放。在過程中,關注情緒與情感從始動到衰退所帶來的身體變化。

當情緒與情感消退,便可以開始整理片段內容與自身感受的連結。觸發某個感受的可能是一句話、一個表情、一種氣氛……,而這個感受就是堆疊成情緒或情感的源頭。

所有整理完的連結,最後以建檔的概念儲存在記憶中,如此便完成了一次獨處練習。

 

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獨處練習,逐步處理過去所累積的待處理事件。慢慢地,演員就能體會並運用「情」。

 

「情」的運用練習,與「動」、「靜」兩篇中,將「時間」附加在身體上的練習相同。

掌握了「情」的流動與靜止,演員才開始有了「創作」的能力。

 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