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群人對一件事有相同的認知,就叫作共識。
如果多數人都不了解九二共識的內容,那麼它就只是少數國共高層之間的共識。
蔡英文提出「台灣共識」,藍營批評其空泛、毫無內容。
馬英九舉了例子:
「就像我要賣你一棟理想的房子,卻不告訴你理想的房子長什麼樣子。」
我認為這是很棒的舉例,不過大家可能忽略了重點――
一棟理想的房子,必須由購買、居住者決定內在的一切,才會「理想」。
身為一個售屋者,最多只能提供地點、坪數、樓層等「環境」資訊,告訴買家採光、通風、水電瓦斯、網路等「機能」已經完備。
居住者自行決定所有細節,住進一棟房子才會舒適,才可能有「生活」。
「台灣共識」,由於我沒有認真去了解是否有具體概念,所以無從評論。
不過要凝聚2300萬人有相同的共識,確實是相當龐大而困難的工作。
重點在於,蔡英文能否對民眾清楚交待「台灣在國際環境中的處境」以及「台灣擁有什麼樣的機能」。
加上修改公投法、開放國是論壇等方式,進而交付立法院立法,來達成他理想中的「台灣共識立法化」。
如果能將「環境」與「機能」清楚地說明,那麼台灣共識有可能會是一棟值得買的預售屋。
如果這些資訊都不清楚,那麼台灣共識將會是連藍圖都不是的一個構想而已。
但不管如何,總是好過九二共識。
何解?
「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,各自表述」是只給看不給住的一棟樣品屋。
因為「一中各表」,只有三種可能。
其一,兩岸共同承認我們是一個國家(也就是統一)。
在這個狀況下,各自表述誰才是老大。
而在國際上,老大不會是台灣,所以台灣的表述內容是什麼也就不重要了。
其二,一邊認為一中是中華民國;另一邊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(也就是分裂)。
如此一來,各表成了各說各話,也就是沒有共識。
其三,南一中與中一中各自表述:「我們是台灣最棒的高中」。
這是我認為「一中各表」唯一可以成立,而且毫無衝突的狀況。
回頭問問台灣人,你們想買預售屋還是樣品屋?
你們有想過理想的房子到底長什麼樣子嗎?還是銷售員跟風水師說棒的房子,就是你們理想的房子?
不管怎樣,我最討厭的是附了傢俱、裝潢的成屋。
因為賣屋者請來設計者,決定購屋者的房子內容――這就叫僭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