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6/2011

演員自修―聞


表演藝術所呈現的時間與空間,主要由視覺與聽覺構成。
時間、空間、視覺、聽覺,是一名導演必須充分掌握的四大要素。對演員來說,則是必須藉由訓練與經驗累積,學會如何表現的重要課題,而表現的工具就是演員的身體。
劇場不同於其他戲劇媒體的最大特點,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即時交流。演員的身體做為表現工具,需要有相當豐富的可能性。這一點則有賴對肢體與聲音的徹底訓練來達成。

眼睛是肢體訓練的重要輔助工具,耳朵卻是聲音訓練的基本工具――演員聲音訓練的第一步,必定是聽。
人類行動時,多半以視覺做為判斷的基準,以聽覺做為輔助。因此當一個人獲得的視覺資訊足以判斷行動該如何進行,聽覺資訊往往被忽略。
然而聽覺所能塑造的世界,不論在深度與廣度上,都不遜於視覺。

觀與聞,不只是看與聽。
這兩項都是個人有意識鎖定目標、加以識別的動作,也是學習戲劇表演的最基礎。

聞,關起門來聽。演員的聽覺要從專注在自身開始。
所有的聲音都來自震動,而身體的震動雖然微小,卻依然可以被「聽見」。
在安靜的環境與沉穩的心理狀態下,個人可以感覺到自己身體裡各部位的細微震動。脈搏、心跳、呼吸、消化……,這些通常由延腦控制的行動,是身體活動的基本,卻是個人意識最容易忽略的部分。而藉由對這些行動的確認,個人更能意識到生命的存在,進而學習如何面對生命。這個過程,可以從打坐的練習裡得到深刻的體會。許多表演課程會加入打坐的原因就在此。
但是,關於「何謂生命」,歸屬於哲理的範疇,是思考與心態的課題。在身體訓練的部分,演員只要專注在感受這些動作的速度與強度、確認自身的重量與存在即可。

聆聽自己的聲音,是專注在自身的另一份功課。
由於發聲時的體內震動,個人對自己聲音音質的認知,通常會有所偏差。為了調整這樣的偏差,最好的方法,就是聆聽自己的錄音。
朗誦一段句子,記憶對自己聲音的感覺,然後錄音、播放、聆聽,比較兩者的差異。這個過程,可以在朗誦時附加不同的變化,例如音高、情緒……。藉著反覆比較各種差異,並將之相互連結,演員可以更充分地認識自己的聲音,也有利於日後調整使用聲音的方式。

耳朵的專注力由身體向外延伸至他人與環境,就是聞的下一個階段。

所有的聲音都可以反應發聲個體的狀態,而聆聽、記憶不同的聲音―和觀察不同的個體一樣―是蒐集表演素材的重要過程。

他人的聲音,與肢體動作一樣,是演員重要的素材來源。聆聽他人聲音的方法,與觀察的過程相似,但是重點卻不相同。由於聲音包含的情緒、情感等資訊通常較肢體動作豐富而細膩,且每個人的音質獨特性遠高於身體,因此分析、辨別、歸類這些資訊會遠比模仿重要。

演員最後需要聆聽的是環境的聲音。
環境中多數的聲音由於鮮少影響個人行動,同樣也是個人意識容易忽略的部分。然而這些容易被忽略的聲音,在表現發聲個體狀態的同時,也隱含了另一個重要資訊――距離。
點與點間的距離稱為線,線與線的連結稱為面,面與面的組合則構成各種不同的空間。從距離感的掌握出發,徹底意識到空間,就是演員感官訓練的最大目標。而在五種感官中,就判別空間狀態而言,聽覺是最為有利的工具。
初期的練習,演員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,維持自身安靜的狀態,專注地接收所有來自環境的聲音。然後逐項選擇引起自己興趣的聲音,分辯這個聲音的特質、來源。同時記憶自身與音源的距離感,並嘗試將距離感數值化。距離感的數值化,通常與實際距離的數值會有差異。認知這個差異,進而調整自己對距離感的掌握,則可以視為將感受理性化的過程。將感受理性化是為了能夠完整地將之表達,而完整表達則是演員的基本任務,這一點會在第四章中作較為深入的論述。
當距離感與實際距離逐漸被統合,藉著確認複數目標的相對位置、距離,空間在腦海中就開始有了益形具體的圖像,演員與空間的關係也就此開始建立。

聞,是認知自身與空間的重要方式。而唯有充分理解自身存在、空間構成以及兩者的關係,演員才有可能運用自己的身體、結合劇場的各種元素,將一齣戲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。

聞,不僅是聲音訓練的基礎,更是表演學習的關鍵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