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1/2011

演員自修―觀


觀察,是人類理性行為依據的基礎,也是表演學習的根本。
不過,多數的觀察活動僅停留在被觀察對象的表面。因為做為行動的依據,觀察只需要接收被觀察對象傳遞而來的刺激,讓觀察者可以做出適當的反應即可。
演員的觀察則是創作角色時的重要素材來源,所以不能只停留在表象的記憶或模仿,而是需要進一步地蒐集、整理與思考。

既然把觀察視為收集各種素材的動作,那麼就得先了解創作一名角色,到底需要哪些素材。
一個人包含了多少資訊,創作一名角色就有可能運用到同等數量的素材。
從姓名、性別、出生日期、出生地、生活環境、學歷、職業…等客觀資訊,到嗜好、專長、性格、思想、觀念…等主觀資訊,構成一個人的繁複資訊足以說明,演員的觀察是學習表演的開始,卻永遠沒有終止點。而資訊類別的不同,則說明了演員除了對人類個體的觀察之外,還必須擴大到社會觀察的層面。

對個體的觀察,深入的第一步是模仿。
仔細觀察一個對象,讓自己的動作與對象一致。當外在動作相同之後,把觀察的重點轉向自己的身體――肌肉與關節如何運作、身體重心改變的程度、動作牽動其他部位的變化以及帶給身體的感覺…等。
同樣的運作方式也可以用在表情的模仿,唯一的差別是所有的變化將更細微,感覺將更為深化。
模仿一個動作、觀察動作帶給身體的感覺之後,則是推理遊戲的開始。
從身體的感覺去推測這個動作的動力,以及動力產生的原因。
所有人類的動作必定是由感(刺激)與覺(反應)觸發,而判斷刺激源與反應方式,則能更深入地推測一個人的性格。
當這些過程都完成了,可以試著用模仿的動作加上推測的性格―也就是嘗試扮演被觀察者―去觀察其它對象。此時的觀察對象,初期最好以人類之外的其他對象―例如靜物、動物―為優先選擇,以避免過多訊息造成混淆。
最後的步驟,是將所有的觀察內容做相對的比較與統整。比較自身與觀察對象的差異、觀察其他事物時產生的不同感想,並與過往累積的觀察經驗統整。
所有資訊統整所形成的資料庫,就是創作一名角色時的重要依據。

社會觀察的部分,則是以閱讀與思考為基礎。
置身現代社會,似乎理應從身邊的新聞、事件著手,才是方便之法。
然而,姑且不論多數新聞包含了報導者的個人立場與見解,社會事件或多或少會對社會成員造成衝擊,影響個人的判斷能力、誤導個人解構社會的方向。
閱讀書籍的選擇,建議從神話類開始,進而涵括心理、哲學類。這些類別的書籍不分派別,都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資訊,有助於理解「何謂人」這個題目。
充分理解人類的欲望與恐懼,並不是只為了創作單一角色。人類社會既然由人類構成,了解最小單位的共通特質,當然能幫助演員理解整個社會的結構。
接著是歷史類的書籍。
歷史類書籍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國家或朝代的更替,而是文明的演變。這裡面包含了生活形態、思想進程…等細節,而這些細節都是構成現代社會的重要元素。
將人類、社會拆解,還原成最小單位的元素,再進行組合――這個過程就是思考的重點。如果缺乏思考,大量書籍裡面包含的資訊將無法被辨明,閱讀也就只是徒增迷惘罷了。

不論是對個體觀察的微觀,或是社會觀察的宏觀,所有的觀察活動如果只是觀察者投射到被觀察者的一條連線,就只會停留在人事物的表面。想要深入觀察任何對象,這條連線就必須經過不斷地「折射」――對個體觀察的推己及人,以及對社會觀察的舉一反三。而能讓「折射」順利進行的要件,除了維持個人中立的位置之外,就只有不斷地思考與累積。

是的,觀察是一個起點,卻沒有終點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