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30/2010

創作,是一個違逆自然的手勢。

我想多數人都曾體會過美感經驗。
恰巧呼應著不同心情的各種夕陽;盛暑雨後的清新空氣;
讓心思沉潛到如深海一般寧靜之地的海豚叫聲。
當人接收這些擺脫生活常態、突然卻愉悅的訊息,最基礎的美感於是產生。

是的,這裡談的是源自自然的美感。
一個人―不論主動或是被動地―擱置瑣碎、重複且必須的生存行為之後,才有機會感受原本就存在著的天、地、萬物。
而在這些感受中,與個人心境相呼應,並讓個人感到滿足(甚至幸福)的各種類,都可以算是美感的體驗。

重點是個人的心態。

請容我再嘮叨一次:萬物並不為誰展現,他們原本就存在―就在人們感知到他們時的位置上。
因此,世上沒有無法感受自然之美的人,只有投身生存競爭這個荒謬遊戲而罔顧他者的人。


有別於自然之美,另一種存在世上的美被稱為藝術。
自然之美,由所有未經轉化的元素(包括人類)構成;藝術之美,則經由人類的轉化、創作而成。

同樣地,一件藝術品被完成之後,就確確實實地存在。
也同樣地,世上只有拒絕藝術的人,沒有無法體會藝術之美的人。
當然,重點依舊是個人的心態。



閒話說完,該來談談創作了。

姑且不論動機為何,創作就是將個人經驗,藉由技巧表現的過程。
個人經驗的來源,當然就是世上各種元素及其組合而成的各種「片段」。
創作技巧則包含了將所有片段拆解成元素,再併用其他元素,進行重新排列、拼貼、建構的工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世界,從來都不是以單一元素的面貌出現。
當一名創作者能充分掌握某些元素的特質,必然是個人思辯、分析所累積出來的結果(這也可以視為創作的準備工作。當然,我也明白,現在多數號稱創作者的傢伙,往往是不這麼準備的)。

不論是取材時的分解、構思時的轉化,或是實作時的組合,
這些過程就像砍伐樹木、刨製成木材,再製作成器具一般,都是反自然的手法。

這似乎就是標題想要說明的一切了。
然而,其實標題背後有著隱藏的秘密……。

在自然眾多的元素之中,最難被充分掌握的一項就是時間。

當一名創作者自如地操控著時間,而時間馴服地在作品中佇留。
這樣的作品,通常被形容為「不朽」。


而透過與不朽作品交流,人類得以窺見的、那凝止不變的瞬間,就被稱為「永恆」。

4 則留言:

jade 提到...

嗯啊~ :)

大家不停虛妄地企求時間長河裡的永恆
卻不願意體認任何停駐的瞬間
我們只是長河裡的微渺分子
永恆 是你心裡留下的深深印記

axin 提到...

秘密?秘密...??

匿名 提到...

如果永恆是一種美感經驗
(或者各種美感經驗的會合)

自然的永恆,
因為自然本身的相對恆定,
所以表徵「不變」,向無限延展。

人為的永恆,
卻宣告著"永恆"的即將終結。
因而在每一次美感淡去之後,
註定重覆經驗到心痛傷感,
──如同面臨死亡般的傷感。

野墨坊 提到...

即使是自然,也沒有所謂的"永恆".

就算宇宙恆常運行,昨日的夕陽與今日的夕陽並非同樣的東西.

更何況,太陽是持續燃燒.終將殆盡的一顆星體.

時間的流逝,讓萬物不會維持相同狀態.


無中生有,有終歸無.

如果假定這是定律,那也只是一種能被稱為"無限"的循環.


永恆,就只是一個概念罷了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