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政府來台,為了正名,緊抓著「中華民國」的旗幟,高喊反共口號。
在政治指示領導教育方針的運作下,「中國」、「大陸」、「共產黨」三者逐漸變成同義的符號。
台灣百姓,從被教育過程所建立的「反共」或是「獨立」概念,也就變成了與「中國」對抗或切割的潛意識。
問題是,在泛政治的環境下,台灣百姓的生活仍是以中國傳統為基礎。
語言、文字、信仰、習俗、飲食…這些生活裡普遍的元素,都是漢文化的延續。
反中國的潛意識抗拒著中國傳統延伸勾勒出的生活樣貌,這就是多數台灣百姓最大的矛盾。
所以,台灣百姓沒有根、沒有自信,不知道自己是誰。
問題過於龐大,於是只好悶著頭過日子。
無法承認自己的生活具備不容否認的正當性,所以發現外國月亮比較大時,不是羨慕得口水直流,就是心虛地喊著:我們的月亮比較有詩意啦!
可惜,詩意也只是口號,多數人連散文都寫不好,根本不知道詩是什麼。
我不是很懂。
這樣的一件事,究竟有多難。
承認自己的血統,接受自己的文化,到底有多難?
抗拒自己的存在?我不知道身為人有沒有比這更加可悲的心理狀態。
種族跟國籍,是先天與後天的兩個標籤。
英國移民在美洲大陸獨立,打了仗,從此宣稱自己是美國人民。
台灣從未建國,政體仍然稱為中華民國。
試問,沒有獨立決心的台灣百姓,能否宣稱自己是台灣人民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