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27/2008

器量

跟不同的人工作,觀察他們,給予他們屬於個人的建議與練習。
這是七月以來,除了排練《大神魃》之外,我在做的另外一件事。
為了便於稱呼,我們稱它為表演課。

老師:陳世文
學生:施璧玉、黃馨君、楊 翊

這樣寫下來,好像大家就可以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。
老師=授 學生=受

可是,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好的。
畢竟「男女授受不親」,男老師就不能有女學生了啊。

對我來說,
上課(雖然我不喜歡這樣稱呼它,但我妥協了。)是一種交流。
因為參與者的共同努力,所以才有成果。

這不是俗稱「教學香腸」的那種食物。
(懂的人就笑,不懂的人當我無知就好。)

為了達到某個目標,於是人們努力著―
努力思考、體會,努力地呼吸。
我不認為當這樣的狀況具體地發生,
我們還能僅以「上課」來稱呼它。

怎麼看待一項事或物,表現的往往是一個人的器量。

謝謝你們懂得,並且不稱呼我為老師。
我的夥伴們。

(不要叫我夥伴!)
(私笑話,這句不懂真的沒關係啦!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