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宣佈「國語」將改稱「華語」。
這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步驟。
擺脫了中文是國家語言的束縛,台灣人有可能從語言的附屬者,轉變成為語言的使用者。
不過,用心良苦的教育部刻意避免「中文」,而使用「華語」,仍舊暗示著政府的器量不足。
九年一貫制改用「華語」,到了大學,卻仍是中文系。
唔...要是我是學生,也會覺得彆扭。
至於其他詞彙的更動,則更缺乏一貫性。
「國語」改「華語」;「國字」改「漢字」;「鄉土」改「本土」。
可憐的學生,受的是九年不連貫教育。
在此,很誠懇地拜託:
「現任課綱委員會全體委員啊,請你們集合跳海吧!!」
順帶一提,過去幾年來,閩南語與客語,原住民語開始受到推廣。
掙脫長年壓迫之後的反彈,其力道之大,使原本善意的行動,顯得矯枉過正。
教育是社會的根本,一旦缺乏冷靜理性的觀念,百年大計將成百年大忌。
話說回來,我本來是要罵老百姓的,一不小心就開始罵教育部了。
這則新聞的播出中,訪問了一些學生跟老師。
其中一隻國中老師受訪的大意如下:
「『國語』用已經幾十年了,大家都習慣了,實在沒必要改。」
我要罵髒話囉,請介意的人跳過下一行。
幹恁娘咧!
什麼叫做習慣了就不用改?
日本高壓、蔣家專制,加起來近百年,台灣人民難道要習慣當奴隸嗎?
如果只是因為「習慣」而反對,那麼,人民其實比政府還糟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